搜索
资讯导航
最新资讯
肿瘤用药
消化科
滋补保健
呼吸科
妇科
男科
妇产科
医疗器械
肝胆科
两性健康
内分泌科
皮肤科
保健养生
母婴科
精神科
心脑血管科
风湿骨科
神经科
泌尿科
肾病科
五官科
健康问答
肛肠科
儿科
感染科
其他
中成药
美容护理
中药养生
中西成药
营养保健
消毒用品
日用品
母婴用品
美容护肤
户外运动
成人用品
保健护理用品
综合类
心胸外科
神经外科
治梅核气的两款食疗秘方
八百方健康顾问 2015-12-22 14:41:39
梅核气病多发于女子,其病常因肝郁气滞、痰气凝结者居多。那么就要注意化痰散结,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款有助于治疗梅核气病的食疗方法,大家不妨试一下。
  一、消梅十味饮
  【来源】苗怀仁,《中医杂志》(12)1987年
  【组成】苏子(梗)、香附各12克,半夏、陈皮、厚朴、桔梗、枳壳、乌药各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化痰、除逆除满、散结畅中。
  【分解】苗老宗半夏厚朴汤合香苏饮之意,化裁创“消梅十味饮”。方中用厚朴、陈皮、香附疏肝理气;半夏降逆化痰;桔梗宣肺利咽;苏子(梗)、枳壳、生姜和胃畅中、消痰下气;乌药、陈皮更加强理气开结、下气降逆之效。甘草解毒和中。诸药配伍,共奏理气化痰、降逆除满、散结畅中之动。配以针刺、咽喉壁浅刺放血,以疏通气血、散结利咽;更加外吹“利喉丹”,乃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利咽喉之妙品,故短期每获佳效。
  【主治】梅核气。
  【加减】若肺阴亏虚者,去枳壳、生姜,加沙参、麦冬、石斛等以养阴滋肺、化痰利咽;肝郁脾虚者,去桔梗、生姜,加当归、杭芍、柴胡、白术等以养血柔肝、理气健脾;肝郁血滞者,去生姜、甘草,加红花、桃仁、郁金等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中气虚惫、清阳不升、浊阴上逆、结聚咽喉者,去枳壳、乌药,加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等,以益气健中、升清降浊;若兼脏燥者,加怀小麦、大枣、茯神等以滋养心肝、须气化痰、消郁散结,以达脏燥、梅核气两病皆愈的目的。
  同时配以外治,一是外吹“利喉丹”:月石250克,人中白25克,薄荷冰15克,黄连6克,青黛9克,梅片30克,青盐15克。制法:先将月石放铁锅内加热炒熔、人中白火中煅透、青盐煅红、置阴凉一昼夜,以去火性,然后和黄连、薄荷冰、梅片、青黛放一起共研极细末,过200目细筛,制成极细药粉,贮瓶内密封备用。用法:用时以纸筒或喉头喷雾器吹入咽喉。每日吹3次。二是配以针刺,浅刺咽喉壁放血和取天突、人迎、内关、足三里或天突、气舍、合谷、太冲穴。两组交替使用、每日1次。
  【疗效】临床屡用,治验甚多,疗效卓著。
桔梗
  二、子消梅汤
  【来源】王益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竹茹、远志各12克,菖蒲、僵蚕各9克,桔梗1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化痰散结。
  【方解】本病以女性为多。多由肝郁犯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气痰上逆咽中而致。方用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化痰降逆;再配以桔梗、远志、菖蒲、僵蚕以增强化痰之力;桔梗配白芥子散痰结;牛膝引药下行。合用共奏化痰散结之功。
  【主治】梅核气。
  【加减】脾虚湿重加白术、砂仁;气虚加党参;血虚加当归;心神不安加枣仁。
  【疗效】治疗31例,均获痊愈。平均服药11剂。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上述文章介绍的消梅十味饮和子消梅汤的主要功效都是气化痰、除逆除满、散结畅中,对治疗梅核气有神奇的效果,患有梅核气的患者不妨试一下。
相关资讯
咽舒合剂: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的咽喉健康守护者​
感冒康胶囊对新冠有效吗?
消咳颗粒儿童可以吃吗?

客户服务

在线客服

每天9:00~21:00

服务热线

每天 9:00~22:0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扫码下载

正品保障

所有药品100%正品

快速发货

最快当日内发货

先行赔付

质量问题先赔付

隐私保护

客户信息保密

健康咨询

1对1在线解答健康问题

 | 网站地图

药品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粤) 网药平台备字 (2023) 0006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100352粤ICP备10009268号 |  粤公网安备44010502001069号安全联盟 | 营业执照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粤)一经营性一2023—0442 |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GDWS10002 |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粵)网械平台备字(2018) 第0003号

Copyright© 2010-2019 广州八百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全国首批正规合法网上药店平台之一,100%正品保障,并有国家执业药师提供免费咨询.

诚信网站支付宝银联在线支付财付通工商网监消费者保障网站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