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将阑尾炎分三期,根据各期不同的病理特点分别施以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通里改下等治法。
1.淤滞期。
(1)病理特点:以气滞血淤为重点,热象不显著。此期可表现气滞重和血淤重两种类型。临床上该期多属单纯阑尾炎或阑尾包块后期。
(2)临床病象:不热或仅有微热、嗳气纳呆、腔腹胀闷、恶心、反胃,气滞重则腹痛绕脐走串,腹胀便结,血淤重则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或出现包块,尿清或黄,脉象弦紧,或涩或细,舌苔白,舌质正常或紫斑。
(3)处方:以行气活血为主,清热解毒为辅,阑尾化淤汤主之。川楝子15克,元胡索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木香10克,金银花20克,大黄9克(后下),红藤30克。
2.蕴热期。
(1)病理特点:在气滞血淤基础上已进入化热阶段,热蕴肠中,由于化热的基础不同可有湿热和实热两种不同表现。该期多属于轻型化脓性阑尾炎或阑尾脓肿早期。
(2)临床病象:低热或午后热、口干渴、腹痛重、口臭、便结、尿黄、脉弦数、舌苔黄干舌尖红,湿热重可伴有头弦晕,热而不扬,恶心较重,口渴不欲饮,胸腔痞闷,舌苔黄腻。
(3)处方: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并举。辅以通里攻下,阑尾清化汤主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丹皮15克,大黄15克,元胡10克,赤芍10克,桃仁9克,生甘草6克,湿热重加黄连、黄芩各9克。
3.毒热期。
(1)病理特点:此期为化热炽盛阶段,热甚腐脓,有脓血症表现,并易出现变证。该期多属于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炎穿孔并腹膜炎病人。
(2)临床病象:发热或寒战发热,少数可有寒战高热、口干渴、口臭、面红目赤、唇干舌燥、呕恶不能食、腹痛拒按,甚者腹皮硬、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尿少或尿痛。脉洪滑数或细数,舌苔黄燥或黄苔,舌质红绛或尖红。
(3)处方:以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为主,行气止通为辅,阑尾清解汤主之:金银花30—50克,蒲公英30克,大黄20—30克,丹皮15克,冬瓜仁30克,木香6克,元胡9克,甘草6克,大热大渴者加生石膏30克。
中药服法采用“病重药重,病轻药轻”的原则,采用不同服法,淤血期每日1剂,顿服或早、晚分服。蕴热期每日2剂,早晚2次分服。毒热期每日多剂,分次服用。
中药外敷疗法:主要是配合治疗。
(1)消炎散:芙蓉叶、大黄各120克,黄连、黄芩、黄柏、泽兰叶各250克,冰片1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黄酒或75%乙醇调成糊状,按炎症范围大小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2次。适于一般阑尾炎病人。
(2)双柏散:大黄、侧柏叶各2份,黄柏、泽兰、薄荷各1份。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水调成糊状,外敷脓肿处腹壁上。适于阑尾周围脓肿病人。
客户服务
在线客服
每天9:00~21:00
服务热线
每天 9:00~22:0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扫码下载
正品保障
所有药品100%正品
快速发货
最快当日内发货
先行赔付
质量问题先赔付
隐私保护
客户信息保密
健康咨询
1对1在线解答健康问题
| 网站地图
药品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粤) 网药平台备字 (2023) 0006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100352粤ICP备10009268号 | 粤公网安备44010502001069号安全联盟 | 营业执照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粤)一经营性一2023—0442 |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GDWS10002 |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粵)网械平台备字(2018) 第0003号
Copyright© 2010-2019 广州八百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全国首批正规合法网上药店平台之一,100%正品保障,并有国家执业药师提供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