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很多时候是需要结合血常规化验的,因为很多患者会被误诊为是其他的皮肤科疾病,这样就会耽误病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还会出现皮肤黏膜或是内脏出血的问题,那么下面就来具体介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早期症状表现:
(1)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2)出凝血性疾病,包括:先天性巨核细胞生成不良、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病性疾病、理化因素抑制骨髓、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的因素。
(3)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本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4)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患者表现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尔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的症状甚少见。
(5)无效性血小板生成该病常见于部分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甚至增加,因此为无效性血小板生成。随着臣幼贫的治疗,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6)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7)脾脏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常情况下,体内1/3的血小板停滞在脾脏,当有脾脏肿大时如门脉高压症、高雪氏病、淋巴瘤、结节病、Folty综合征等,血小板计数可减少,但体内血小板的总量并不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很难发现,而且中西医论点不统一,并且每个病例的表现也不相同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久病成医的人交流后总结为以下几点,例如骨髓生成血小板不足、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酗酒、巨幼细胞贫血、某些骨髓疾病等。
八百方在此提醒各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应该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在确定好患者的身体状况之后在进行用药,这样才能够真正让治疗达到效果。也要注意不良反应,如果您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有疑问,可拨打400-8183-666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