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月经不调的?
中医上认为导致月经不调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肾气不足,冲任亏虚,气滞血瘀,肝郁血热,痰湿寒凝为该病之标准。既然导致月经不调的因素那么多,那如何针对治疗的,尤其对于经期延长的情况,该采用什么方法对月经不调治疗呢。
中医治疗:经期延长的治疗,当以固冲止血调经为法,以使经期缩短。气虚者益气摄血,虚热者滋阴清热,湿热者清热利湿,血瘀者活血祛瘀。但固涩者不可涩滞太过,以防凝瘀;祛瘀时又不可过于猛浪,以免瘀去阴伤。
(1)气不摄血
月经不调治疗法1:益气摄血,固冲调经。
处方:举元煎(《景岳全书》)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摄血;升麻升举中气;阿胶养血止血;炒艾叶暖宫止血;乌贼骨固冲止血。全方共奏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之效。若经量多者,酌加炮姜炭、五味子、牡蛎以温经固涩止血;伴有经行腹痛、有血块者,酌加三七、茜草、益母草以化瘀止血;若气血两虚,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可用归脾汤(《济生方》)养血安神。
(2)阴虚血热
月经不调治疗法2:滋阴清热,宁冲止血。
处方: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合二至丸(《医方集解》)。方中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滋阴清热;白芍、阿胶养血调经;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调经止血。全方共奏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之效,且滋阴不滞血,止血不留瘀。上方可酌加知母、丹皮、茜草以增清热凉血之功;若口渴甚者,酌加天冬、天花粉以滋阴生津止渴;潮热明显者,酌加白薇以清虚热;若属肝郁化火,口苦烦躁者,可加丹皮、炒山栀以清肝泻火。若阴虚相火偏旺,心烦失眠,大便干结者,可用固经丸(《医学入门》)滋阴降火。
(3)湿热蕴结
月经不调治疗法3:清利湿热,调经止血。
处方:四妙散(《成方便读》)加败酱草、地榆、银花、侧柏叶。方中苍术、黄柏清下焦湿热;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牛膝活血祛瘀,引血归经;败酱草、银花清热解毒利湿;地榆、侧柏叶清热凉血止血。全方共奏清热化湿、调经止血之功。若热重者,加炒黄连、连翘、蒲公英以清热解毒;湿重者,加白茅根、猪苓以加强利水渗湿之作用;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没药以活血祛瘀止痛。本证亦可选用固经丸(《医学入门》)加减治疗。
(4)瘀滞胞脉
月经不调治疗法:活血祛瘀,止血调经。
处方: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四物汤养血和血调经,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蒲黄、五灵脂祛瘀止血。全方活血祛瘀,养血止血。若经血量多,加茜草、乌贼骨固涩止血;若瘀滞化热,口渴心烦,大便干结,舌暗红苔薄黄者,酌加生地、黄芩、藕节炭以清热化瘀止血。
以上就是在中医怎么对月经不调治疗这个疾病的介绍了,大家看过后都了解清楚的了吧。都知道有哪些方法治疗哪种月经不调的了吧。最后,小编想告诉大家就是,一定要在经期注意饮食习惯,多加锻炼提高免疫力。